P+F接近开关  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王磊、副研究员李晖团队,在利用波浪形微通道设计改善基于液态金属的柔性应变传感器迟滞性、响应时间和灵敏度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开发出高性能微流体柔性应变传感器。

(P+F 电感式传感器 NBN12-18GM50-E0-V1)

12 mm,非齐平,更远的工作距离,温度范围扩大
-40 ... +85 °C,工作电压范围扩大,具有多种安装选择,使用灵活

开关功能 : 常开 (NO)
输出类型 : NPN
额定工作距离 : 12 mm
安装 : 非齐平
输出极性 : DC
确保操作距离 : 0 ... 9,72 mm
驱动器件 : 软钢,如 1.0037、SR235JR(之前为 St37-2)
36 mm x 36 mm x 1 mm
衰减系数 rAl : 0,49
衰减系数 rCu : 0,46
衰减系数 r304 : 0,75
衰减系数 rBrass : 0,55
输出类型 : 3 线
工作电压 : 5 ... 36 V
开关频率 : 0 ... 1300 Hz
迟滞 : 类型 5 %
反极性保护 : 反极性保护
短路保护 : 脉冲式
电压降 : ≤ 1 V
工作电流 : 0 ... 200 mA
断态电流 : 最大 20 µA
空载电流 : ≤ 10 mA
可用前的时间延迟 : ≤ 10 ms
开关状态指示灯 : 黄色多孔 LED
MTTFd : 1708 a
任务时间 (TM) : 20 a
诊断覆盖率 (DC) : 0 %
PWIS 符合性 : VDMA 24364-A1/B2/C1/T100°C-W
符合标准 :
EAC 符合性 : TR CU 020/2011
防护等级 : II
UL 认证 : cULus 认证,一般用途,2 类电源
CCC 认证 : 额定电压 ≤ 36 V 时,产品不需要 CCC 认证/标记
环境温度 : -40 ... 85 °C (-40 ... 185 °F)
存储温度 : -40 ... 85 °C (-40 ... 185 °F)
连接类型 : 连接器插头
外壳材料 : 黄铜 , 白青铜 带涂层
感应面 : PBT , 绿色
防护等级 : IP68
连接器 :
质量 : 58 g
拧紧扭矩 : 0 ... 30 Nm
供货范围 : 供货范围包含 2 颗自锁螺母

青岛接近开关 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对于实时监测人类活动和仿生机器人状态至关重要。本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Changshui Huang、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技术研究所张明佳等研究人员在《Nano Lett》期刊发表名为“Ultra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 Sponge Using Liquid Metal Modulated Nitrogen-Doped Graphene Nanosheets”的论文,研究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了超灵敏压力传感器海绵,实现了超灵敏压力传感用于可穿戴健康监测。

报价接近开关近日,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姚亚刚研究员以及天津大学材料学院鲁从华课题组关于 3D 打印纤维电极用作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和温度传感器集成的全纤维集成电子器件。该工作的突出亮点在于通过 3D 打印墨水直写技术制备了纤维状集成电子器件。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景新,论文通讯作者为姚亚刚研究员和鲁从华教授。

P+F接近开关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氮空位(NV)色心的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5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microfabricatedfiber-integrated diamond magnetometer with ensemble nitrogen-vacancy centers为题,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青岛接近开关近日,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Jean-Marie Tarascon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能源》上发文称,他们使用传统的单模或者微米结构纤维的光纤光栅传感器(FBS),制备出了具有光学传感功能的电池,成功同时解锁电化学电池循环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的高精度监测,这也是之前从未实现的成就。

报价接近开关李舟(通讯作者),研究员,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课题组长。主要从事植入/穿戴电子医疗器件、自驱动医疗器件、生物传感器、可降解医疗器件、细胞生物力学的研究。本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的支持。

近日,传感器领域的重要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上线了一篇重要论文,展现了氢气传感技术的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学实验室研究员王文带领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与南开大学教授杨大驰团队合作,将微纳声表面波器件技术与钯镍纳米线氢敏材料相结合,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具有秒级响应、高灵敏和低检测限的新型声表面波氢气传感器。

随着智能传感器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广泛应用,需要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以及更高的温度适应性的传感材料。为此,本文,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金清 团队在《Carbon》期刊发表名为“Temperature-adaptable pressure sensors based on MXene-coated GO hierarchical aerogels with superb detection capability”的论文,研究通过包括自组装和真空辅助浸涂工艺,设计和制备了GO/PVA/MXene (GPM) 复合气凝胶。

“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是由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在智能传感器领域拥有专业技术和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同打造的智能传感器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高水平的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

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对于实时监测人类活动和仿生机器人状态至关重要。本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Changshui Huang、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技术研究所张明佳等研究人员在《Nano Lett》期刊发表名为“Ultra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 Sponge Using Liquid Metal Modulated Nitrogen-Doped Graphene Nanosheets”的论文,研究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了超灵敏压力传感器海绵,实现了超灵敏压力传感用于可穿戴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