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感应开关在Sensor China展会现场,武汉四方光电从产品系列出发以CM二氧化碳、PM粉尘、甲醛&VOC、AM集成空品传感器模组、整机&新风控制模块系列为中心,展示了24余款领先的气体传感器。

(P+F 漫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ML100-8-1000-RT/102/115)

微型设计,易于使用,光斑极为明亮、清晰,全金属螺纹安装,清晰可见的 LED,用于指示通电和开关状态,对环境光不敏感

检测距离 : 0 ... 1000 mm
调整范围 : 100 ... 1000 mm
参考目标 : 标准白色平板,100 mm x 100 mm
光源 : LED
光源类型 : 调制可见红光
偏振滤波片 : 无
光点直径 : 大约 75 mm 相距 1000 mm
发散角 : 大约 2 °
光学端面 : 向前直射
环境光限制 : EN 60947-5-2:2007+A1:2012
MTTFd : 860 a
任务时间 (TM) : 20 a
诊断覆盖率 (DC) : 0 %
工作指示灯 : 绿色 LED:通电
功能指示灯 : 黄色 LED,当接收器接收到光时亮起
控制元件 : 灵敏度调节
控制元件 : 亮时接通/暗时接通转换开关
工作电压 : 10 ... 30 V DC
纹波 : 最大 10 %
空载电流 : < 20 mA
开关类型 : 该传感器的开关类型是可更改的。默认设置为: 亮时接通
信号输出 : 1 路 NPN 输出,短路保护,反极性保护,集电极开路
开关电压 : 最大 30 V DC
开关电流 : 最大 100 mA , 阻抗负载
电压降 : ≤ 1,5 V DC
开关频率 : 1000 Hz
响应时间 : 0,5 ms
产品标准 : EN 60947-5-2
EAC 符合性 : TR CU 020/2011
UL 认证 : cULus 认证的 2 类电源,或具有有限电压输出且带(可以是集成式)保险丝(最大值为 3.3 A,符合 UL248 标准)的认证电源,1 类外壳
CCC 认证 : 额定电压 ≤ 36 V 时,产品不需要 CCC 认证/标记
环境温度 : -30 ... 60 °C (-22 ... 140 °F)
存储温度 : -40 ... 70 °C (-40 ... 158 °F)
外壳宽度 : 11 mm
外壳高度 : 31 mm
外壳深度 : 20 mm
防护等级 : IP67
连接 : 2 m 固定电缆
材料 :
质量 : 大约 50 g
紧固螺丝的紧固扭矩 : 0,6 Nm
电缆长度 : 2 m

泰安感应开关1、临时停风的局部通风区域,当停风时间不超过 8h,并且停风区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3%(可用瓦斯传感器数据,没有瓦斯传感器数据的用瓦斯员在栅栏口的人工检查数据)时,由技术科组织,在安全员的监督下,由总工指定专人现场组织排放瓦斯。

价格感应开关ACD10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运用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领域,集成到空调、新风系统、空气净化机等家电设备中,当监测到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联动控制开关进行排风、换气,既节省能源,又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对养殖场、温室大棚、化工厂、钢铁厂、炼油厂、煤矿、井下采掘等各种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在线检测,既对危险现场的作业安全起到了预警作用,又可针对企业所有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进行排放源清查与数据搜集,帮助企业计算碳足迹,建立低碳体系。详细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源及量,便可以相应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

P+F感应开关二氧化碳传感器如何为碳中和助力?面对复杂的国际碳中和局势以及全球气候环境问题,各国在2020年前后纷纷抓紧布局本国的绿色发展政策。中国彰显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国行动力,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泰安感应开关一、《煤矿安全规程》针对排放积聚瓦斯是这样规定的“停风区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甲烷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这种情况说明:排放这种瓦斯是不需要编制措施的,但排放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应包含以下事项:一现场排放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负责瓦斯浓度的检查;二现场由兼职救护队员落实排放;三现场必须有安全监督员现场监督排放;四排放混合风流处必须有瓦斯传感器(至少是低浓度瓦斯传感器);五所排放气体直接进入回风巷;六所排放气体若是进入采掘工作面,采掘工作面的所有人员必须撤出、停止作业、切断电源;七进入混合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5%,进入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必须小于0.5%。现场排放人员采取了以上安全措施才可以排放≤3.0%瓦斯,反之不采取以上安全措施直接予以排放,就构成了重大事故隐患。

价格感应开关根据原理的不同,二氧化碳传感器主要可以分为固态电解质式、电容式、光纤、红外吸收等类型。其中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是当前主流的类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是通过二氧化碳对于特定波段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再根据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强弱来测量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好的稳定性。

由 18 台反应釜同时或独立进行试验,设备提供高稳定性的恒温控制循环系统,温湿度测控系统,高精度流量控制系统,确保每台反应釜在任意设定温度、湿度、震动等条件下进行稳定实验,加快检测条件的筛选,反应条件的优化。18 台反应釜分别检测二氧化碳含量(并可配置O2等多种类型传感器,扩展更多标准应用),独立的控制系统,实时抓取、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可上传至电脑实现降解全过程跟踪,医疗级三级安全权限系统,数据溯源可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不仅如此,精准化、智能化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养殖场管理水平和生产质量的提升。在管理猪场检测方面,第十八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展出了能快速检测猪的身体状况的电子耳标。灵敏的测温电路能实时获得猪的体温数据,预判猪的身体状况,快速识别可能发病的猪,这有助于养殖户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大幅降低猪场疾病传染概率。在改善猪场环境方面,智能传感器能够在线采集养殖场的环境信息:空气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浓度等,通过物联网上传数据,控制系统会根据猪场的面积、猪的密度等判断猪场环境是否适宜,并根据具体情况,实行配套措施。过去一提到养殖场,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臭气和飞虫,现如今借助智慧控制系统,猪场环境能够得到动态改善,提高了养殖场的生产质量。

如果需要神经形态计算,如何实现?第一,技术要求。把不同的研究界团结起来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需要激励措施、机会和基础设施。神经形态社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社区,缺乏对量子计算的关注,也缺乏半导体行业的清晰路线图。全球各地的项目正开始收集所需的专业知识,早期阶段的势头正在形成。要实现这一点,资金是关键。对神经形态研究的投资规模远不及数字人工智能或量子技术(专栏2)。尽管考虑到数字半导体技术的成熟,这并不令人惊讶,但这将错失机会。在神经形态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有一些中等规模的投资,如IBM人工智能硬件中心的一系列大脑启发项目(包括TrueNorth芯片),英特尔的Loihi处理器的开发,以及美国的大脑计划项目,但它们的投资总额远远低于一个有望颠覆数字人工智能技术应有的水平。神经形态领域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领域,但它缺乏一个重点。尽管有许多会议、专题讨论会和期刊出现在这一领域,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通过将不同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以此来努力说服,让资助机构和政府认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采取大胆举措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国家层面,政府需要与学术研究人员和产业界合作,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研究中心,以加速神经形态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在量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十分有效——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US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并提供了关注和激励。这些中心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必须汇集不同领域最优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方法必须与传统电子技术的方法不同,在传统电子技术中,每个抽象层次(材料、设备、电路、系统、算法和应用)都属于不同的领域。我们需要在整个堆栈中进行整体和并行设计。电路设计者在设计系统之前咨询计算神经科学家是不够的,工程师和神经科学家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合作,以确保尽可能全面地将生物启发原理整合到硬件中。跨学科的共同创造必须是我们方法的重点,研究中心必须容纳广泛的研究人员。除了必要的物质和金融基础设施,我们还需要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电子工程师很少接触神经科学的思想,反之亦然。电路设计师和物理学家可能对神经元和突触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太可能熟悉尖端的计算神经科学。建立培养神经形态工程师的硕士课程和博士培训计划是有充分理由的。英国研究委员会(UK Research Council)赞助博士培训中心(CDTS),该中心是支持已确定需要训练有素研究人员的领域。CDTS可以是单个或多个机构,通过建立跨机构的互补团队,在这些项目上合作的机构将获得实质性的好处。这种项目通常与行业密切合作,建立高技能的研究人员队伍,而传统的博士项目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开发类似的东西,来刺激新生神经形态工程领域之间的互动,并提供下一代研究人员和研究领导者。开创性的例子包括格罗宁根认知系统和材料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数十名专门研究认知(AI)系统材料的博士生,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神经工程硕士项目;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神经形态工程模拟电路设计课程;斯坦福大学的大规模神经建模;在塞维利亚微电子研究所开发视觉神经形态系统。在这方面他们还有更多的空间。类似的办法可以在跨国一级发挥作用。就像在研究中,当最优秀的人与最优秀的人不分国界地合作时,那这种合作就最成功。在神经形态计算这样跨学科研究中,这点至关重要,因此国际研究网络和项目无疑可以发挥作用。早期的例子包括专注于神经形态计算技术的欧洲神经技术联盟,以及位于德累斯顿大学的蔡氏忆阻器中心,该中心汇集了材料、设备和算法领域许多优秀的记忆电阻器研究者。同样,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做更多的工作。如何能让这类项目吸引政府的关注?政府对更节能的仿生计算的承诺可以成为更广泛的大规模脱碳推动的一部分。这不仅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还将加速围绕大数据、物联网、医疗保健分析、药物和疫苗发现建模以及机器人等新低碳行业的出现。如果现有行业依赖于更大规模的传统数字数据分析,则会增加能源成本,同时提供次优性能。相反,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大大减少这类推动下一代颠覆性产业的知识技术的碳足迹,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出一系列新的神经形态产业。如果这听起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考虑一下量子技术。到目前为止,英国政府已投入约10亿英镑用于一系列量子计划,主要是在国家量子技术项目的庇护下。一系列的研究中心,汇集了工业界和学术界,将量子科学转化为针对传感器和计量、成像、通信和计算的技术。一个独立的国家量子计算中心建立在这些中心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基础之上,提供演示硬件和软件,以开发通用量子计算机。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数十亿美元的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美国在2018年委托了一项量子信息科学国家战略概述,这导致了一项为期五年的12亿美元的投资,此外还支持了一系列国家量子研究中心。得益于这项研究,全球掀起了一股创立量子技术公司的热潮。一项分析发现,2017年和2018年,私营公司的融资达到了4.5亿美元。尽管神经形态计算技术比量子技术更成熟,并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但对神经形态计算并不存在这样的联合支持。在我们设想的未来计算的三个分支中,神经形态的投资严重不足。最后,谈谈COVID-19大流行可能对我们的论点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一致认为,这场危机加速了许多已经发生的事态发展:例如,人们开始更多地在家工作。尽管减少通勤和旅行有直接的好处——一些人估计,危机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高达17%——但新的工作方式是有代价的。减少旅行所节省的碳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增加的数据中心排放所抵消?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COVID-19的流行进一步强调了开发低碳计算技术(如神经形态系统)的必要性。我们关于如何实现神经形态系统潜力的信息是明确的:通过建立卓越研究中心,为合作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提供灵活的供资机制,以实现快速进展;提供与业界密切合作的机制,以引入商业资金,并产生新的衍生企业和初创企业,类似于已在量子技术方面实施的计划;为下一代神经形态研究人员和企业家制定培训方案;并快速、大规模地完成所有这些工作。神经形态计算有可能将我们的方法转变为人工智能。由于新技术的结合,以及不断增长的对高效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我们有了新机遇,需要大胆的想法,以及支持这种想法的大胆举措。我们会抓住机会吗?专栏2

VAISALA是芬兰著名的工业测量仪器设备制造商,Vaisala现在是全球公认的环境与工业检测技术的领导者。他们的业务包括二氧化碳测量、光亮度测量、油中水份的含量、压力传感以及路面状况测量,此外他们还有多功能天气传感器,主要测试风、雨以及湿度。VAISALA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为世界各国的气象、民航、国防安全、道路和铁路交通、水文资源管理组织,以及各研究机构、保险行业、公用事业以及各种工业领域,公司生产的产品97%用于出口,尤其是其环境测量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